各学院: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25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赛事公告》,该赛事2023年整体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目录,是我校2025年拟组织参加的重点赛事,现将该赛事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赛项相关的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事简介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赛(以下简称“赛项”)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系列赛项之一。本赛项创立于2010年,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设计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通过创新思维进行机械设计的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本届大赛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昌首义学院承办。
二、竞赛主题和内容
主题:机械产品数智升级,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一)设计类
选题背景:在低空保障、低空服务实践中,目前存在地形适应性低以及人工勘察风险高等困境,严重影响作业效率并威胁人员安全。亟需有针对性地设计在低空场景下能独立工作的、带有一定技术挑战性的智能空中作业平台或机器人系统,辅助人类进行“人不能至、眼不能及”的盲区作业,提高低空作业安全性与作业效率。
内容说明:通过调研,提出适用于120米以下低空保障与服务场景的机械或机器人设计需求。针对基础设施维护、安全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工程特点,明确设计功能目标,完成发展低空经济情景下使用的机械或机器人设计。可设计用于光伏面板清洗、风电叶片维护、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空中清洁、电力设施检修、空中采摘等作业的平台或机器人。该系统的无人机部分不作为设计重点,设计中可提供选型。
(二)数字孪生类
1.赛项介绍
选题背景:在低空保障、低空服务实践中,空中作业平台或机器人系统,已经成为主要发展方向。针对其中的核心零部件,进行制造工艺的优化设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有利于提升产品设计的可制造性。制造系统设计的经济性和生产流程设计的合理性,从而为低空经济中的空中作业平台或机器人系统设计提供制造实现的可行性验证,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制造技术支持。
内容说明:针对服务于低空经济的空中作业平台或机器人产品中的四类关键零部件的小批量混流生产制造,用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系统,通过需求分析,针对提供的智能制造工艺装备和系统组成,自行设计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卡,并将过程卡中的数控加工部分编制工序卡方案,设计合理的工步内容和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刀具并编制刀具卡;通过CAM软件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在数字孪生软件中完成数控加工仿真;进行资源调度和生产排产设计,获得优化的一个最短生产周期的排产计划,设计工艺流程图和生产流程控制逻辑框图;进行数字孪生机床加工仿真调试、机器人上下料示教编程调试、AGV物料配送PLC编程调试,物联网通讯设置和系统总体联调。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混流智能制造。(竞赛所需数字孪生调试软件由执委会统一免费提供)。
具体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见附件1。
三、参赛要求
(一)参赛条件
我校本科大学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通过学校推荐报名参加,每个参赛团队学生人数不得多于3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参赛个人或团队由所在学校按本科组向本赛项执委会统一报名。
(二)参赛方式
参赛个人或团队按竞赛主题和内容的要求进行准备,最终完成三维作品的设计,并按以下要求提交参赛作品,含报名表(附件3)、设计说明书、三维模型、动画等,具体要求见附件1、2。
四、竞赛流程
第一阶段:赛项启动(2025年4月)
2025年4月发布本届赛项的通知。各团队初步完成作品创意设计。
第二阶段:作品征集(2025年4-5月)
(1)2025年5月8日前各团队提交初步完成作品创意设计;5月10日前完成校内推荐选拔。
(2)2025年5月15日前各团队提交参赛作品所有材料;5月18日前完成校级竞赛评审,择优向赛项执委会推荐。
第三阶段:区域选拔赛(2025年6月)
参赛高校根据区域赛通知,参加所在区域的选拔赛。赛区赛项执委会在2025年8月8日前公布参加全国决赛的参赛队名单。
第四阶段:全国决赛(2025年8月)
全国决赛暂定于2025年8月21-22日举行。
五、作品评奖
大赛按照学校排行榜竞赛的相关政策进行评奖评优。
校赛评奖:一、二、三等奖比例分别为参赛作品数的10%、20%和30%。
根据作品质量,推荐作品若干。
六、经费安排
本赛事不收取报名费,参加全国决赛的差旅费由学校承担,其他因参赛产生的费用由参赛个人或团队自行承担。
七、其他信息
1.大赛专题网站(网课):学习通邀请码“44883665”,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34579965.html。
2.交流QQ群:618181067,本群实名规则:赛项+姓名+电话。
3.竞赛联络人:杨老师2316564,邮箱:80310279@qq.com。
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4月17日